当前位置:首页 公司文化 文化园地
习近平讲述的抗战故事
时间:2020-09-03 浏览次数:

来源:新华网

天下艰难际,时势造英雄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,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。面对侵略者,中华儿女不屈不挠、浴血奋战,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,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。

[讲话原文]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,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凝聚起抵御外侮、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,谱写了感天动地、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,涌现出杨靖宇、赵尚志、左权、彭雪枫、佟麟阁、赵登禹、张自忠、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“狼牙山五壮士”、新四军“刘老庄连”、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“八百壮士”等众多英雄群体。

——2015年9月2日,在颁发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”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

[故事延伸]八路军“狼牙山五壮士”的故事

1941年9月,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,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。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、部队和群众转移。完成任务撤离时,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,副班长、共产党员葛振林,及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,掩护全连转移。他们坚定沉着,利用有利地形,奋勇还击,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,毙伤90余人。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,他们边打边撤,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。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,遂发起猛攻。5位战士临危不惧,英勇阻击,子弹打光后,用石块还击,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。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,他们宁死不屈,毁掉枪支,义无反顾,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。马宝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壮烈殉国;葛振林、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,幸免于难。马宝玉等5位战士被群众誉为“狼牙山五壮士”。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,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“狼牙山三烈士碑”。1959年5月重建,更名为“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”。

[故事延伸]新四军“刘老庄连”的故事

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。1943年春,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“扫荡”。3月17日,日伪军1000余人,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。4连在连长白思才、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,奋勇阻击各路敌人,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。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,4连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、朱杜庄一带遭遇。激战半日,于黄昏后再次突围,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。18日晨,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,4连奉命组织防御,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,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,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,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。数次突围均未成功,4连决心固守。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:“在党最需要的时候,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,决不给我们党丢脸,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!”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炮击,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。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,坚定沉着,浴血奋战,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,毙伤日伪军百余人,苦战至黄昏,终因寡不敌众,全连弹尽粮绝,全部壮烈牺牲。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为表彰4连的英雄壮举,命名4连为“刘老庄连”。

[故事延伸]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的故事

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冷云,班长胡秀芝、杨贵珍,战士郭桂琴、黄桂清、王惠民、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。1938年10月,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。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8名成员,为掩护大部队突围,毅然放弃渡河,在冷云率领下,分成3个战斗小组,与日伪军展开激战。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,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,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。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,面对日伪军逼降,女战士们誓死不屈。她们毁掉枪支,挽臂涉入乌斯浑河,高唱着《国际歌》,集体沉江,壮烈殉国。牺牲时,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,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。

[故事延伸]国民党军“八百壮士”的故事

1937年8月13日,上海爆发了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淞沪会战。在战役的最后阶段,10月26日晚,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(报界宣传称“八百壮士”),在副团长谢晋元、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,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,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。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,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,誓死不退,坚持战斗4昼夜,击退了敌人在飞机、坦克、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。与此同时,上海人民冒着生命危险,把慰问品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,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。战至30日,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,中国守军冲出重围,退入英租界。这次英勇作战,中国军队以寡敌众,共毙日军200余名,被国际社会赞为奇迹。

[讲话原文]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,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,母亲送儿打日寇,妻子送郎上战场,男女老少齐动员。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,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,他们全部战死沙场。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:“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,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”;横批是:“抗战到底”。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,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。

——2014年7月7日,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

[故事延伸]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

1933年,古北口长城抗战失利,密云长城以外被划入伪满洲国,邓玉芬所在的村庄也在其中。侵略者妄图通过烧光、杀光、抢光、片光(青苗)制造大面积“无人区”。为了赶走侵略者,邓玉芬毅然把大儿、二儿、三儿送进游击队,让四儿、五儿参加了村里的抗日自卫军模范队。她和丈夫一边开荒种地,一边为八路军运军粮、背子弹、跑交通。她托人给前线的儿子捎去话:“别惦记家,安心打鬼子。”1941年秋,侵略者对丰(宁)滦(平)密(云)抗日根据地发动万人大“扫荡”。为了支援抗日,邓玉芬决定重返“无人区”搞春耕,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,自己随后就到。谁知丈夫、四儿和五儿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,丈夫和五儿同时遇害,四儿也被抓走了。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:大儿子在保卫盘山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;被抓走的四儿子惨死在鞍山监狱中;二儿子因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,却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离世;七儿子也在一次躲避扫荡的过程中不幸故去。1945年,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,邓玉芬亲眼看到了胜利的这一天。

[讲话原文]我们不会忘记,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“驼峰航线”、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,有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期间临危不惧、在强烈余震中舍身守护被困电梯的中国小女孩的法国军医乌埃尔,有倾力支持中国失学儿童上学的法国公益人士方芳,有培养出多位中国佩剑世界冠军的鲍埃尔教练,还有刚刚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阿兰·佩兰先生。

——2014年3月27日,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

[故事延伸]法国医生贝熙业的故事

1913年,41岁的贝熙业来到中国,先后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、圣米歇尔医院大夫、燕京大学校医、北堂医院院长等职。不管病人是名门贵胄、书香梨园,还是市民百姓、无依无靠者,贝熙业都一视同仁,被当时名士李石曾夫妇誉为“济世之医”。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,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,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,表示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,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。从东城区住处到北安河贝家花园,贝熙业骑行30余公里,横穿北平城为中共地下党员运送药品。他还为八路军伤员和村民免费治病,而他在京西的住所“贝家花园”更是成为了当时八路军的交通联络站。

[讲话原文]抗日战争时期,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,他动情地说:“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,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。”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。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,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。

——2013年3月23日,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

[故事延伸]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的故事

格里戈里·库里申科,1903年出生于乌克兰,是苏联空军的一位飞行大队长。1939年,他和战友受命率两个“达沙式”轰炸机大队来华援助抗日。库里申科常常对成都的朋友们说:“我像体验自己祖国灾难一样体验中国人民的灾难,当我看到日寇狂轰滥炸中国的土地时,我非常的愤怒和难过。”库里申科和他的战友们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,把自己当作中国空军的战斗成员,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地遵守军事纪律。1939年10月14日,库里申科率队出击日寇某军事基地,与日本空军在武汉上空展开激战,并击落6架敌机。战斗中,他的飞机也遭重创。在返航飞至万州上空时,机身失去平衡,强行降落在长江水面。精疲力竭的库里申科再也无力跳出机舱,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1958年国庆前夕,周恩来总理曾对特邀前来参加国庆活动的库里申科的家属说,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库里申科。据知情人回忆,库里申科的遗体被打捞起来后,当地一位名叫刘海田的老人和其他人亲手埋葬了这位英雄。老人和乡亲们自愿为烈士守灵。